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弘扬丝路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培育广播电视对(3)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7 03:5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内容产品走出去已经成为 “一带一路”国家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窗口,这不仅是软力量的彰显,更是 “一带一路”上的通心工程。当前 “一带一路”

内容产品走出去已经成为 “一带一路”国家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窗口,这不仅是软力量的彰显,更是 “一带一路”上的通心工程。当前 “一带一路”正在走深走实,第二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下个月将在北京召开。我们广电领域也要全面发挥行业独特优势,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贡献力量。为此我们要下功夫整合多重力量,找准广播电视领域优势的发力点和坐标定位;要在智慧广电、大数据云平台、县级融媒体建设方面加快步伐,早日形成国际合作的新优势;要在深化广播电视技术和产业合作上下功夫,与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缩小 “数字鸿沟”,走向互联互通。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各国技术与产业合作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准入也会降低。只要我们紧跟国家战略,紧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筹谋划、锐意进取、脚步坚实,我们就能赢得广电领域国际合作的更多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

三、聚合行业力量,培育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新动能

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强调统筹协调、产业驱动、多主体参与。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整合、统筹行业力量;广播电视领域的重点机构、重点企业要主动对接总局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区位、资源和人才等方面优势,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精准发力,努力实现 “一国一策”。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搭建平台渠道,充分展示技术和产业优势,发掘合作潜力。今年中国—东盟媒体年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俄媒体领域正在实施新媒体合作计划,九月份将举办中国-阿拉伯广播电视论坛,我们还将首次在新加坡亚洲广播电视展 (BCA)和荷兰国际广播电视展 (IBC)设立中 国联合技术展台,把政府支持延伸到技术领域,这些都为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示广播电视领域取得的成绩提供了重要契机。此外,我们在推动中国影视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也积极探索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如在国外媒体开播的 《电视中国剧场》等国定栏目中插播贴片广告,在国际知名影视节展投放广告等。希望相关机构和厂家积极参与各种平台的交流活动,找准定位,主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实力、塑造形象、擦亮品牌,让国外媒体和用户对中国的广播电视技术和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提升对与中国开展技术产业合作的信心与愿望。

二是创新思路协同作战,探索切实可行的传播模式、商业模式。媒体融合发展孕育无限商机,单靠政府投入不可能真正打开国际市场。唯有加强协作,探索构建产业联盟,以多种方式汇聚各方力量,抓住当前立足长远,才能把资本和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我们也将尽力为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向相关部门争取更多支持。

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内容创作扶持计划,做强做优内容产品。影视作品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也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要立足长远,提升智慧内容制播能力,充分发掘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以数字技术融合现代审美,做好内容的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走出去内容创作扶持计划,通过创新研发、创作引导、中外合拍等打造更多展现中国价值、符合国际表达的精品力作。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筑牢发展基石。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我们要大力开展国际化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了解国际市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内容产品走出去、广泛开发国际市场提供人才保障。我们要继续做好国际培训与研修,积极满足国外同行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需求、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总局统筹外交、援外、和企业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发展中国家举办了大量广播电视培训班,得到中央媒体、各省市广电局和媒体机构的大力支持,北广科技、中科大洋、数码视讯等专业公司也积极参与做出贡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创新引领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布局下,全力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坚定走出去的步伐与决心。国际司作为总局广播电视对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将一如既往的为大家做好服务和支撑。相信有全行业的支持和参与,新时期广播电视对外工作必将风光无限,气象万千。

注释

①该文为作者在第27届CCBN主题报告会上的演讲。

很高兴参加201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作为世界知名的广播电视科技盛会,CCBN不仅汇聚了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对行业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也为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在新一轮科技变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好对外工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重要舞台。借此机会,我换一个角度,与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情况,并就借助技术与产业力量,在科技创新引领下,以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培育国际合作新动能,推动国际传播提质升级,谈一点认识和体会。一、服务外交大局,推动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取得实效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媒体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框架下,围绕 “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服务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在中宣部整体布局中策划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初步构建起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基本架构,为发挥广电优势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道路,增进各国民众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对中国的好感度、认同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强议题设置能力,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国际舆论场上话语权是影响力的基本内涵,在我们推动下,中非媒体论坛期间,“话语体系设置”受到特别关注而形成一个独立的讨论专题;我们积极推动中央重点媒体创新表达、优化布局、融合发展,在国际热点问题上主动发力,及时阐释中国立场和观点,不断提高议题设置能力。我们积极支持成立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与各国主流媒体联合开展新闻交换、节目联播和内容创作。我们充分发挥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支持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湖南、湖北、陕西、吉林等省市聚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深入合作,积极支持广西、云南、新疆、内蒙等边疆省区市发挥地缘、人脉优势参与友邻传播,在内容与频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构建了中央与地方媒体协同发展、国有与民营主体共同参与、协调有序、优势互补的国际传播格局。——积极开展政策对话,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念。伴随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总局已经与 “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近百个政府间协议,为开拓广电领域中外合作搭建舞台;积极参与中俄、中英、中法、中国与欧盟、中国与南非等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举办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媒体领袖圆桌会,作为组委会秘书单位成功举办中俄媒体交流年、中国-中东欧媒体交流年,承办亚广联大会、亚洲媒体峰会。在深入开展新闻报道、内容创作、渠道建设、人才培养等广泛合作的同时,大力弘扬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倡导媒体社会责任,寻找中外媒体价值的交汇点、产业发展的共同点,深受国际同行的认同与欢迎。——全力推动内容产品走出去,以文化人扩影响力。我们将中国内容产品转化为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本土化语言推动海外传播,策划实施了“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 “中非影视合作创新工程”“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精心打造了 “电视中国剧场”“中国联合展台” “影像中国-公共外交播映活动”等国际传播品牌。已有1600多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成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36个语种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中国影视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积极拓展技术和产业合作,带动中国内容、技术、设备和标准走向国际市场。支持中广公司、中广电设计院、无线局等单位开展国际业务,承接海外项目,开展技术合作,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支持国网集团与内蒙网络公司合作拓展蒙古市场,移动新媒体业务取得突破。支持云数传媒成功把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DTMB)推广到老挝、柬埔寨等周边国家。支持四达时代把中国数字化的经验与技术带入非洲,承接非洲多国政府的数字化工程,并在30多个非洲国家开展数字电视业务,成为非洲地区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也是全球领先的数字电视解决方案提供商。数码视讯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进入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视国际视通、芒果TV、爱奇艺、北京东方嘉禾等积极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内容分发与传播,获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积极参加亚广联、欧广联、国际电联、世界高塔协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活动,规则制订权明显增强。积极向国际社会宣讲中国的媒体政策和发展经验,派优秀人员到国际机构任职,合作开展专项研究和培训,积极承担国际义务,提升我国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推动广播电视业共同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日益突出的贡献。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再添新业绩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进入新时代,从对外工作而言,我们既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同时也面临最大压力。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的迭代升级,特别是国家软实力打造的迫切需求,都是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挑战和新要求。自觉肩负起责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下大力气破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难题,是我们不二的选择。(一)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媒介环境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给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从 “耳与口”“铅与火”到 “光与电”“数与网”,每一次传播革命,都拓宽了媒体的内涵和传播的边界。我们身处互联互通、无远弗届的移动互联时代,一个 “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正在到来。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国际传媒领域,欧美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抢占先机,做出战略调整,并在内容生产、渠道建设、品牌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央高度重视下,中国抓住后发优势,预见早、决心大、政策好,正在努力实现弯道超车。我们加快5G商用步伐,推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应用。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与中信集团、阿里巴巴签署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央电视台正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5G战略合作,4K超高清的5G网络传输正在春晚、两会中开展传输试验,这些示范引领表明了广电领域爬坡过坎的坚定信念!当然也应该看到,尽管我们5G、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4K超高清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我们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意识不断增强,但转变步伐还不够快,推进举措还不够多,方法不够多样,主体不够多元。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经说过:“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这一定程度上说出了我们国际传播的痛点。我国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的优秀作品相对稀缺。我们拥有世界领先的广播电视技术设备,但真正在海外 “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媒体运营的机构依然不多。弱点痛点,就是我们的发力点,也是潜在的增长点。传播技术迭代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也在为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创造有利条件。(二)“智慧广电”建设为广播电视国际传播提供全新发展动能。放眼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改革创新潮流奔腾向前。面对新形势,中央作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实施数字经济、宽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一系列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目标,聂部长在贵州召开会议推进全国 “智慧广电建设,总局也出台了 《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智慧广电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广度深度显著增强,取得突破性进展。智慧广电是继数字化、网络化之后广播电视领域新一轮全方位全局性的转型升级和技术革命,抓住这个牛鼻子,既是中国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对外工作的新优势,国际传播的重要支撑和全新动能。近年来,我们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数字化经验,开展务实合作受到好评。我们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领域的优势,推动实现广播电视在非洲和“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布局和有效传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智慧广电建设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宣传能力、传播能力、服务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为广播电视国际传播构建起特色更加鲜明、覆盖更加广泛、传播更加快捷的融合智能网络,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三)“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广播电视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 “一带一路”建设内容。其内涵丰富,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旗舰产品,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他 “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面向所有朋友开放。”在这个开放包容的体系中,总局始终紧跟“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展开国际合作,做出顶层设计实施规划引领,架起 “丝绸之路影视桥”,为全行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了平台,六年来数百个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广播电视国际合作的水平与质量。内容产品走出去已经成为 “一带一路”国家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窗口,这不仅是软力量的彰显,更是 “一带一路”上的通心工程。当前 “一带一路”正在走深走实,第二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下个月将在北京召开。我们广电领域也要全面发挥行业独特优势,在 “一带一路”建设中贡献力量。为此我们要下功夫整合多重力量,找准广播电视领域优势的发力点和坐标定位;要在智慧广电、大数据云平台、县级融媒体建设方面加快步伐,早日形成国际合作的新优势;要在深化广播电视技术和产业合作上下功夫,与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经验,缩小 “数字鸿沟”,走向互联互通。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各国技术与产业合作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准入也会降低。只要我们紧跟国家战略,紧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统筹谋划、锐意进取、脚步坚实,我们就能赢得广电领域国际合作的更多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三、聚合行业力量,培育 “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新动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强调统筹协调、产业驱动、多主体参与。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整合、统筹行业力量;广播电视领域的重点机构、重点企业要主动对接总局重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自身区位、资源和人才等方面优势,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精准发力,努力实现 “一国一策”。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搭建平台渠道,充分展示技术和产业优势,发掘合作潜力。今年中国—东盟媒体年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俄媒体领域正在实施新媒体合作计划,九月份将举办中国-阿拉伯广播电视论坛,我们还将首次在新加坡亚洲广播电视展 (BCA)和荷兰国际广播电视展 (IBC)设立中 国联合技术展台,把政府支持延伸到技术领域,这些都为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示广播电视领域取得的成绩提供了重要契机。此外,我们在推动中国影视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也积极探索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如在国外媒体开播的 《电视中国剧场》等国定栏目中插播贴片广告,在国际知名影视节展投放广告等。希望相关机构和厂家积极参与各种平台的交流活动,找准定位,主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实力、塑造形象、擦亮品牌,让国外媒体和用户对中国的广播电视技术和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提升对与中国开展技术产业合作的信心与愿望。二是创新思路协同作战,探索切实可行的传播模式、商业模式。媒体融合发展孕育无限商机,单靠政府投入不可能真正打开国际市场。唯有加强协作,探索构建产业联盟,以多种方式汇聚各方力量,抓住当前立足长远,才能把资本和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作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部门,我们也将尽力为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向相关部门争取更多支持。三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内容创作扶持计划,做强做优内容产品。影视作品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也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要立足长远,提升智慧内容制播能力,充分发掘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以数字技术融合现代审美,做好内容的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走出去内容创作扶持计划,通过创新研发、创作引导、中外合拍等打造更多展现中国价值、符合国际表达的精品力作。四是加强人才培养,筑牢发展基石。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我们要大力开展国际化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了解国际市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内容产品走出去、广泛开发国际市场提供人才保障。我们要继续做好国际培训与研修,积极满足国外同行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需求、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总局统筹外交、援外、和企业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发展中国家举办了大量广播电视培训班,得到中央媒体、各省市广电局和媒体机构的大力支持,北广科技、中科大洋、数码视讯等专业公司也积极参与做出贡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创新引领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布局下,全力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坚定走出去的步伐与决心。国际司作为总局广播电视对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将一如既往的为大家做好服务和支撑。相信有全行业的支持和参与,新时期广播电视对外工作必将风光无限,气象万千。注释①该文为作者在第27届CCBN主题报告会上的演讲。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qikandaodu/2020/1107/559.html

上一篇:丝路驼铃响叮当
下一篇:跟淘气章鱼游海上新丝路(十)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