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聚焦丝路合作发展绿色矿业第九届中国东盟矿业(2)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19: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此,凌月明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各国发展规划对接,推动中国—东盟矿业合作再上新的台阶;二是巩固中国—东盟地质矿产

为此,凌月明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各国发展规划对接,推动中国—东盟矿业合作再上新的台阶;二是巩固中国—东盟地质矿产领域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三是促进中国—东盟地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交流,驱动矿业转型升级;四是推动中国—东盟矿业信息港建设,实现矿业信息共建共享。

严植婵在致辞中指出,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省区,在中国—东盟友好合作中发挥了前沿窗口和桥头堡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2018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推介展示会隆重召开,为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实现中国与东盟矿业合作共赢创造了条件。

严植婵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依托平台优势,推进矿业互联互通;二是依托资源优势,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三是依托区位优势,加强人才交流合作。

老挝能源矿产部部长坎玛尼·英提拉说,现在全球的格局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希望借助于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能够更好地探讨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夯实老挝和中国的矿业合作成果,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柬埔寨矿产能源部国务秘书蒙·撒提拉表示,柬埔寨与越南、泰国、老挝接壤,有着类似的地质水文条件和环境,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金、铜、铁、稀土等。期待到2020年,柬埔寨能够自主进行产业级别的金矿开采以及沿海的石油开采。同时欢迎来自中国各界的投资。在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的框架之下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部长办公厅常务秘书长敏敏翁说,中国与缅甸之间的油气合作一直在积极推进,并且在中国与缅甸接壤的云南省,合作已经逐渐推进到许多城市和地区,管道连接长度已经超过了700多千米,能够传输的油气量超过3000万吨/年。在此基础上,缅甸希望与中国加深合作,通过上述的双方能源管道疏通项目合作,让双方更好地共享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

蒙古国矿业与重工业部副部长德·扎格德扎布说,蒙古国政府一直希望能够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基于这个想法,蒙古国、中国、俄罗斯经济长廊项目得以启动。与此同时,蒙古国也启动了一系列区域发展的战略。蒙古国将会进一步融入到“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当中,探索在矿业和地质领域的合作。

尼日尔矿业部副部长塞古·阿布巴卡尔·哈苏米说,尼日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铀、石油、天然气、煤、金、银、铂、铜、锰、镍、钴、铬、钼、锡等等,矿产行业占到了所有行业出口当中的75%,投资机会丰富,欢迎全球各地的矿产投资者到尼日尔进行矿业投资。

搭建地学合作新平台 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正式成立

上午10时,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揭牌仪式正式举行。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官员、学者以及中外友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时刻。

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的成立,是中国—东盟矿业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据了解,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由自然资源部部署推动建立,并在外交部完成备案,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和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依托,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其他相关直属单位、国内相关科研机构、东盟各国地学矿业机构共同建设与管理。该中心的成立,对于推进区域地学矿业一体化发展,打造中国—东盟地学共同体,支撑服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凌月明(左三)、严植婵(左二)等领导进行巡馆 范雁阳/摄

“这将是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历史上的里程碑,对促进中国—东盟地学合作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中国—东盟地学合作研讨会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高兴地说。

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设立了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成都)和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两地挂牌、分体运行、统筹协调、资源共享、无缝对接、责任明确。该中心将围绕中国、东盟的共同需求,聚焦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重大地球科学问题,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开展地学、矿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qikandaodu/2021/0224/624.html

上一篇:中国时尚夏行米兰丝路米兰联动中意时尚
下一篇:三峡柑橘乘中欧班列飘香丝路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