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学人西渐丝路华文教育兴盛的缘起(6)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14: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研究样本的质性数据、关联图示及研究对象的具体事例可以得出结论:西渐的中国学人,为“丝路” 华文教育的缘起和兴盛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他

从研究样本的质性数据、关联图示及研究对象的具体事例可以得出结论:西渐的中国学人,为“丝路” 华文教育的缘起和兴盛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他们客观上助推了包括汉语教学、西方汉学、西方中国学在内的华文教育四大高潮的出现。所以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说,“来自中国的富有才干的学者”,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的两个依靠之一,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任务”[23]。 及至当代,中国学人无论西渐的数量、专业的广度、参与的深度、影响的深远,都远胜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他们的努力, 客观上为广义上的华文教育的第五次兴盛,为当代中国“一带一路”事业的推进,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 语

“西”渐的中国名家身体力行,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化碰撞与文化利用的观点入手,在“丝路”沿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广义华文教育实践,丝路各国的中国文化也因此深入人心,他们为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带来了可资宝鉴的启示。如果追溯并借鉴百年来中国文化之于西方的影响,那么,当代中国文化西渐的自塑方法与传播策略可以得到有效推导,华文教育的内容与对策可以得到优化,当代中国形象他塑的窘境摆脱有望达成,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目标实现则为期不远。

[1] 唐燕儿. 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及其趋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09(6):104-109.

[2] Mingyuan Gu. Cultural found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M]. Leiden:Koninklijke Brill NV, 2014:89.

[3] 贾益民. 新时代世界华文教育发展理念探讨[J]. 世界汉语教学,2018(2):147-161.

[4] 葛小佳,罗志田. 东风与西风[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12.

[5] Christian De of cathay:Sinology,philology,and histories of the song dynasty(960—1279) in the United States[J]. Fragments,2012(2):35-67.

[6] Kl aus Krippendorff. 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4:xvii.

[7] 许苏民. 危机与探寻——“中学西渐”的分期、特点及其规律[J].学习与探索,1992(6):4-12.

[8] 欧阳哲生. 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英文作品解析[J]. 近代史研究,2009(4):22-41.

[9] 〔美〕徐善曾. 志在摩登:我的祖父徐志摩[M]. 香港:中信出版集团,2018:76.

[10] 陈建堂. 华人在海外,名播海外[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14,19,20.

[11] 葛夫平. 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1912—1949)[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12.

[12] 王奇生.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67.

[13] 谭渊. 百年汉学与中国形象——纪念德国专业汉学建立一百周年(1909—2009)[J]. 德国研究,2009(4):69-75.

[14] 刘康. 哥廷根游学记[J]. 书城,2018(8):18-29.

[15] 梁怡. 德国部分大学的中国研究机构[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38-43.

[16] 林伟. 1906 年北洋大学资送学生留学哈佛大学考释[J]. 现代大学教育,2017(5):56-64.

[17] 张重岗. 汉学史的感性——读张凤《哈佛问学录》及其他[J]. 名作欣赏,2016(4):5-14.

[18] 李新庭, 庄群英. 华裔汉学家王际真与“三言”的翻译[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2-115.

[19] 吴原元. 略论20 世纪40 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2):31-40.

[20] 王金龙. “墙外开花墙外香”:近代留美生留美期间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J]. 东吴学术,2018(2):22-28.

[21] 刘克敌. 陈寅恪与20 世纪汉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75-82.

[22] 彭小舟. 近代留美学生与中美教育交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1-182.

[23] 吴原元. 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33,136,138,141.

[24] 雷金慶(Kam Louie),刘霓. 澳大利亚中国文学研究50 年[J].国外社会科学,2004(4):52-56.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qikandaodu/2021/0730/718.html

上一篇:新丝路之旅探讨西安地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创新
下一篇: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论文_《歌颂党的丰功伟绩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