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读《走向(2)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4 09:5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 服务海上新丝路建设应加强航海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现代航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航海院校的发展

四、 服务海上新丝路建设应加强航海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现代航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航海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3];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也离不开航海文化。开展航海文化的研究与建设,既是航海院校服务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和培养现代航海人才的需要。《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认为,广西航海院校应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高度去建设航海文化,提高航海类学生的航海文化素养,通过培养具有航海文化素养的航海人才和弘扬航海文化推动海洋文明的建设,把研究挖掘和发展航海文化,作为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广西航运业和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作者黄家庆研究员,作为钦州学院一名退休老同志身体力行去研究高等航海教育,挖掘广西航海文化,为我们带了个好头。

《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以古览今、纵横中外,对广西航海高等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引用和引证了大量的资料、论据和数据,相互间有机衔接,前后对接通畅,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编排有序;紧扣主题,词语得当;分析透切,措施可行;结合广西本土高等航海教育实际,提出的研究方向和设定的研究目标极具针对性,并用哲学方法诠释了航运业与航海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在广西发展高等航海教育的道理,提出了广西发展高等航海教育的策略,反映了作者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航海教育理论与政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足见作者深度致力于对航海文化的挖掘,试图通过研究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这一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文明的工具,拓开广西航海文化的一个领域。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航海教育使航海经验得到世代承袭和沿续,航海职业者得以系统化、批量化培养,并促进了航海技艺和造船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航海教育又使航海职业者文化层次的提升和航海科技的不断进步成为现实;从而使包含航海意识和政策、航海科学技术、航海精神、航海经验、造船技术、航海宗教民俗、航海文学艺术等内容的航海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2]135。

该书作为系统探索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发展问题的专著,在广西尚属首部,实乃扛鼎之作。诚如钦州学院院长韩峻峰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这本书“在广西高等航海教育研究领域可谓是一部具有‘开荒’性意义的著作”,是钦州学院“航海教育和航海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不仅丰富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理论,也丰富了广西的航海文化。这对于我们广西航海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也是一种鞭策。目前,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航海文化比较淡薄,应加强包括航海教育研究在内的航海文化建设,各航海院校应积极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开展郑和航海精神与海上丝绸之路等有关的航海文化研究,以各种形式传播我国优秀的航海文化与海洋精神,传承海洋文明,将海洋强国战略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形成服务海上新丝路建设的文化软实力。

《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服务海上新丝路的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发展研究》(简称《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收到作者黄家庆研究员送来的这本书,笔者十分高兴。受钦州学院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的委托,作为《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一书的出版评委,前期审阅完该书稿,笔者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该书对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充满感情,相关研究深入细致,引发了笔者对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发展问题的一些共鸣与思考。一、服务海上新丝路建设广西应重视高等航海教育发展广西濒临北部湾,与东盟十国海陆相连,西江横贯全区东西,内河水运资源丰富,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出海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做大做强广西航运业,不仅有利于加快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历史告诉我们,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败于海洋[1]。在广西航运业欠发达的现实情况下,广西高等航海教育以及广西航运业实乃广西有待开发之金矿,国家亟需垦殖之沃土。《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提出,广西海域与南海相连,广西高等航海教育承载着新的使命,应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给航运业与高等航海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学科与科研能力建设,创造条件提升办学层次,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建立航海科研基地,研究航运和船舶发展中的问题,传承弘扬航海文化,对未来的发展进行探索与创新[2]167。书中对广西发展高等航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其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法等诸多方面,让笔者阅后倍感释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等航海教育的工作者,几年前,笔者在北部湾开放开发发展热潮的鼓舞下,从内地高校来到钦州学院,投身于广西方兴未艾的高等航海教育,一直热切希望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发展得到相关部门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后发展、欠发展,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之一,乃是海洋与海运从属于两个不同行业,航海教育也由海事和教育两个政府部门分管,避免不了沟通不足、工作出发点不一致而影响航海教育发展的情况。这样,在研究涉海学科和制定海洋规划的时候,往往就将海洋交通运输方面有意无意地遗漏或丢失了,加上相关部门没有给予专注和及时跟进,结果一个重要的产业和学科就被淡化了、发展迟缓。从更高的政府层面来讲,乃是广西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对海洋认识不足,对海洋交通运输和整个航运业的发展和航海教育重视不够。正是有鉴于此,钦州学院黄家庆研究员以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时代感和责任感,撰写了《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对广西发展高等航海教育,服务新海丝路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揭示了广西发展高等航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二、服务海上新丝路建设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应主动作为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海上丝绸之路的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实现需要优秀的航运人才,民心相通需要国际化的航海教育和文化去服务。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在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区”建设中,承载着历史重任和使命,应当主动作为。《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提出,要“积极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努力提升科研与学科建设能力”“着力培养国际型的航海专门人才”“丰富高等航海教育的内涵,扩展高等航海教育的外延”[2]132-133,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广西具有航海教育与船员培训国家资质的本科学校——钦州学院,应积极创造条件,与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相关硕士研究生;加强航海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广西航海科研基地;积极实行学历教育、航海职业教育、半军事化管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先行者、和平使者与祖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捍卫者;依托利用中国—东盟水上训练中心,按照国际海员要求,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船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航海科普教育,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航运发展提供服务。三、服务海上新丝路建设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应创新发展广西高等航海教育起步晚,与其他沿海省市比还相对落后。广西要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强区”建设,目前的广西高等航海教育无论是发展现状,还是发展意识和措施,都难以适应需要。正如《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直言不讳指出的:广西发展高等航海教育的意识不强,“无论是在实施广西海洋强区发展战略出台的规划文件中,还是在振兴广西高等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措施文件中,都没有明确提出发展高等航海教育的意见。”[2]89该书认为,目前广西高等航海教育“缺乏参与国际航海教育、航海科技竞争的实力和进行合作交流的主动权,这与广西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战略位置和中央赋予广西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重要平台的发展定位,是十分不相称的”[2]167。面对广西大力发展港口和航运业的形势,广西高等航海教育要摆脱起步慢、基础差、能力弱的困境,满足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对航运人才的需求,就要创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海事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企业三方的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与港航业发展对接,专科、本科、研究生多层次衔接,培养多样性航运人才的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发展的航海教育体系[2]169;为此,该书提出,以广西与东盟海洋合作为平台,把筹建中的北部湾大学打造成广西航海教育的领头羊,促进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在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实现自我发展[2]182。这既是广西高等航海教育能力迅速提升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航海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四、服务海上新丝路建设应加强航海文化的研究与建设现代航海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航海院校的发展,离不开航海文化[3];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也离不开航海文化。开展航海文化的研究与建设,既是航海院校服务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和培养现代航海人才的需要。《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认为,广西航海院校应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高度去建设航海文化,提高航海类学生的航海文化素养,通过培养具有航海文化素养的航海人才和弘扬航海文化推动海洋文明的建设,把研究挖掘和发展航海文化,作为服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广西航运业和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作者黄家庆研究员,作为钦州学院一名退休老同志身体力行去研究高等航海教育,挖掘广西航海文化,为我们带了个好头。《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以古览今、纵横中外,对广西航海高等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引用和引证了大量的资料、论据和数据,相互间有机衔接,前后对接通畅,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编排有序;紧扣主题,词语得当;分析透切,措施可行;结合广西本土高等航海教育实际,提出的研究方向和设定的研究目标极具针对性,并用哲学方法诠释了航运业与航海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在广西发展高等航海教育的道理,提出了广西发展高等航海教育的策略,反映了作者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等航海教育理论与政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足见作者深度致力于对航海文化的挖掘,试图通过研究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这一弘扬航海文化、传承航海文明的工具,拓开广西航海文化的一个领域。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航海教育使航海经验得到世代承袭和沿续,航海职业者得以系统化、批量化培养,并促进了航海技艺和造船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航海教育又使航海职业者文化层次的提升和航海科技的不断进步成为现实;从而使包含航海意识和政策、航海科学技术、航海精神、航海经验、造船技术、航海宗教民俗、航海文学艺术等内容的航海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2]135。该书作为系统探索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发展问题的专著,在广西尚属首部,实乃扛鼎之作。诚如钦州学院院长韩峻峰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所言:这本书“在广西高等航海教育研究领域可谓是一部具有‘开荒’性意义的著作”,是钦州学院“航海教育和航海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不仅丰富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理论,也丰富了广西的航海文化。这对于我们广西航海教育工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也是一种鞭策。目前,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航海文化比较淡薄,应加强包括航海教育研究在内的航海文化建设,各航海院校应积极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开展郑和航海精神与海上丝绸之路等有关的航海文化研究,以各种形式传播我国优秀的航海文化与海洋精神,传承海洋文明,将海洋强国战略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形成服务海上新丝路建设的文化软实力。参 考 文 献[1] 王祖温.弘扬航海文化建设航海强国[EB/OL].南方网http:// 2007-10-16.[2] 黄家庆.走向“深蓝”之人才培养探索——服务海上新丝路的广西高等航海教育发展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3] 孙福胜.论中国航海院校的航海文化建设和发展[J].教育理论研究,2012(20):207.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qikandaodu/2020/0904/478.html

上一篇:新丝路·心服务 ——甘肃省武威高速文明服务
下一篇:中亚最大纺织产业园的“中国效率”与“中国质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