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丝路中国走出去之钥(3)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4 1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不过,亚洲的开发和发展,不能和其他地区相割裂,而“亚投行”又过于聚焦于亚洲,过于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引出人们对地缘政治竞争的想象,例如

不过,亚洲的开发和发展,不能和其他地区相割裂,而“亚投行”又过于聚焦于亚洲,过于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引出人们对地缘政治竞争的想象,例如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进行竞争等等。

因此,中国可以在“亚投行”基础上,设立一个更为庞大的,地域和发展领域更为开放的“新丝绸之路开发基金”或者“新丝绸之路开发银行”,一方面,中国对内可借机整合目前中国分散在不同部门、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援助和开发政策,以及分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开发项目,通过在中央层面设立一个国际开发机构,构建一个针对“新丝路”的宏大国际开发计划。

另一方面,在中国勇于担当国际地区性经济旗手的同时,牢牢把握住“新丝绸之路”建设发展的最大话语权。

话语权是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任何大国都基于其核心价值观向世界强化软力量,英国是自由贸易,美国是民主自由,苏联是共产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围绕着“和平崛起”和“和平发展”建设国家话语,在一段时间里,“和平发展”对中国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向世界传达出了中国崛起的主观意志。

不过,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和中国周边国家越来越担忧中国力量,即便中国适时提出了“和谐世界”,但并没有对外在世界产生足够正面的积极影响。

其实,无论是“和平发展”还是“和谐世界”,中国都在向世界展示自己崛起的和平性质。但问题在于,中国要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证和平呢?中国历来强调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和平性质,这无可非议。不过,对外在世界来说,强调文化和文明的和平性质,即使是事实,也显得过于抽象。外在世界更想知道,中国文化和文明何以是和平的?或者说,传统中国用何种方法成为了和平大国?现在又将用何种方式传承延续?

“新丝绸之路”无疑是中国宣示“和平发展”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中国确立和平崛起的话语权。事实上,丝绸之路既有物质的一面,也具有精神的一面,贸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易,更是文化上的互动和交流。无论是朝贡体系还是丝绸之路都是历史上中国用来组织自身国际关系的方法,这个方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和平性质。今天,中国重返丝绸之路,首要强调的仍是丝绸之路的和平性质,以及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方法。

但前些年,中国的一些学者和政策研究者习惯于把经济活动的话语权战略化,就是用战略甚至军事战略的概念来描述中国的对外经贸策略。这些概念包括“西南战略大通道”、“桥头堡”、“西进”等等。而这分明是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在做经济文章(例如贸易和投资),但却借专家之口将其上升到了军事战略高度,无意中把本来的软力量转化成了硬力量。

不可否认,这些概念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印度对“西南战略大通道”就很警觉,担忧中国会损害印度的地缘政治利益,东盟国家对“桥头堡”也不认同,因为这个概念包含过多的军事性质,而俄罗斯则对中国的“西进”也非常担忧。

事实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性质是和平的,核心是经贸。这一点也为中国重返丝绸之路奠定了历史和文化基础。因此,中国的学者和官员切记莫再把“新丝路”话语“战略化”,否则就会同样遭到不必要的阻力。

其实,在建设“新丝路”的过程中,中国较之先人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传统认识上,中国是亚洲强国,并没有必要通过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来建设“新丝路”,而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贸易行为来进行。

但近代以来,西方强国一直主宰世界,也主宰着中国的周边国家,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形势,大多是西方强权牺牲中国地缘政治利益的结果,重塑中国的地缘政治既要求中国“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追求国家利益,同时也要求中国必须“走上去”和“走进去”承担起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

现在,中国正站在历史发展的三岔口上,大国地位不可能从天而降,要彰显丝绸之路的和平发展精神,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和打拼。

新丝绸之路,或将成为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开端,也是中国通往大国之路的一次“大考”。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qikandaodu/2021/0624/710.html

上一篇:大航海新丝路
下一篇:丝路视野下对西部民族舞蹈的理解探析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