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丝路之旅探讨西安地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创新(2)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西安地铁三号线是国家批复西安地铁建设规划中线路长度最长的一条线。地铁三号线南起规划西安铁路枢纽南客站处的侧坡村,沿规划丈八八路-富裕路-科

西安地铁三号线是国家批复西安地铁建设规划中线路长度最长的一条线。地铁三号线南起规划西安铁路枢纽南客站处的侧坡村,沿规划丈八八路-富裕路-科技路-小寨路-西影路-东二环南延伸线-东二环-北二环东延伸线-东三环-港务西路布设,终止于国际港务区草临路。线路全长50.5km,共设车站30座。三号线贯穿多个商圈,集中而全面地展现了现代西安工业、科技、时尚、文化、生态的快速发展,整个线路以大雁塔为文化中心向四周辐射,凸显出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带来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成果,三号线的景观艺术墙设计以“再一次,中国与世界相通”为题,自东向西集中表现新丝路之旅。全线共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起点,保税区——石家街;对话,胡家庙——长乐公园;交流,咸宁路——青龙寺;共享,北池头——太白南路;融合,科技路——鱼化寨,体现凿空之旅、横贯中西、互通有无、天涯比邻、长乐未央的主题。

三、西安地铁三号线的创新之处

(一)地下交通空间与人文环境相结合

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存在诸多异同,人们参与其中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地下铁路交通空间缺乏自然光照、空间封闭;环境特征受条件限制,有单一枯燥等天然缺陷,因此对地铁公共艺术的装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照明、材质等基本条件入手,以丰富的内容题材、活泼生动的色彩、鲜明的视觉形象改善地下空间带给人们心理上的不适,并且营造出一个全新的人文环境,增强地铁空间的可视性,给人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感受。

(二)地域文化与城市精神的新载体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拥有太多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地铁一、二号线从站点文化出发体现了西安的历史发展、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现代科技等不同方面。三号线全线展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特殊性,例如大雁塔站玄奘西行取经的典故,彰显大唐盛世之光;青龙寺站以樱花绽放、遣唐使展现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于延平门站重现大唐与吐蕃会盟的场面,以唐风汉韵展示西安自古以来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三)公共艺术作品本体的创新

西安地铁三号线的壁画艺术,将突破以往一、二号线的创作模式:采取全新的艺术手法,以当代艺术的形式体现历史文明;结合新技术,将3D打印等新技术融入壁画的创作中;采用耐磨、抗腐蚀的安全环保的新材料;打破原有的二维画面,向三维乃至四维空间发展;利用“高温热熔马赛克”、多种材料相结合等新技法,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三号线壁画艺术,呈现突出的个性和真挚的情感,完成社会大众审美的需求。

(四)地铁公共艺术机制的创新

地铁公共艺术的实现方式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方式:竞赛、投标、邀请。竞赛一般采取不署名模式,成立专家组对征集的作品进行评估,将选中的作品与地铁公司和艺术家共同协商调整,完成最终方案。投标是由地铁公司出具招标公告,标明具体的条件和设计要求,投标单位提交方案后,经过专家审核,公布投标方的名称。邀请则是由地铁公司挑选数家知名的艺术机构直接进行方案设计。此次西安地铁三号线竞争机制不同于以往,融入丝绸之路的精神,联合丝绸之路途径的城市、国家联合进行方案设计,并成立专家组进行审核。在保持专业化与国际化的基础上,这种创新的模式,必然带来形式上的创新与思想上的碰撞,使三号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格。

四、结语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城市越来越关注公共艺术建设与地铁文化构建,这两者结合起来几乎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对于城市地域文化的合理表现,成为地铁公共艺术永恒的话题。将城市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体现在地铁的运营环境中;结合巧妙的构思与丰富的视觉形象,使装饰语言可读化;提升城市魅力、规范地铁环境,打造充满地域气息的特色化地铁线路,有利于区域的长远性发展。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qikandaodu/2021/0708/715.html

上一篇:丝路视野下对西部民族舞蹈的理解探析
下一篇:中国学人西渐丝路华文教育兴盛的缘起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