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刊名:新丝路(上旬刊)
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
ISSN:2095-9923
CN:61-1499/C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19
期刊分类:社科综合
期刊热词:
国有企业,高职院校,小学数学,小学语文,一带一路,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企业,信息技术,档案管理,国有企业,教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高职院校,党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乡村,大学生,高职院校,高校,经济带,扶贫,互联网,一带一路,丝路,丝绸之路,学刊,经济走廊,学科建设,经济合作,全球治理,人文交流,人文,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隋唐丝路文化传播中须弥座图像适应研究(3)

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5 13: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1 中国早期佛塔须弥座图像Fig.1 Sumeru Pedestal image in the pagoda of early China 图2 隋唐时期佛塔须弥座图像Fig.2 Sumeru Pedestal image in the pagoda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图1 中国早期佛塔须弥座图像Fig.1 Sumeru Pedestal image in the pagoda of early China

图2 隋唐时期佛塔须弥座图像Fig.2 Sumeru Pedestal image in the pagoda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由须弥座从塔座到殿座的演变分析,须弥座在规划空间上沿中轴线布局,在造型形制上采用高台基和重装饰特征,说明须弥座在此时期已经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布局思想,是隋唐本土文化在建筑文化和等级制度上进一步融合的表现。

纹饰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典型符号性特征,在丝路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梳理隋唐时期须弥座纹饰发展演变,不仅集中反映该时期佛教文化传播印迹和工艺制作水平,而且为须弥座的中国化和世俗化特征提供材料见证。佛塔须弥座纹样较于佛像、其他小品须弥座不尽相同,受工艺、材料限制,须弥座纹饰整体上形式表现更为精炼简洁,纹样选择更为固定统一。佛塔须弥座早期阶段装饰内容较为简单,大多素面无饰或少饰,与佛座须弥座十分相像,是受早期外来佛教主流文化影响的结果。由云冈北魏石窟浮雕塔须弥座可见,在束腰上下仅强调几层水平线条,其立面基本上素面无饰,或仅有一些简单的忍冬纹、莲花纹加以点缀。由现存的图像可以看出,这种简洁的装饰风格一直到了隋代仍然非常普遍[10]。但值得肯定的是,在须弥座产生早期,带有外来文化特征的莲花纹、忍冬纹等纹饰随佛教传播至中国,且图案形态相对成熟,广泛应用在菩萨头冠、佛像衣饰、佛龛列柱、建筑构件中。而没有广泛成熟应用到须弥座上的原因,正说明在唐代之前,佛塔须弥座由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的过程还在进行,未得到充分融合。

迨至唐代,由于对外开放政策的促进,使得丝路文化交流的规模、程度前所未有,促进了不同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须弥座造型开始复杂起来,装饰纹样也更为丰富多样,叠涩层增多,束腰部位显著增高,并有小立柱将之分成几部分,镶嵌壶门,雕刻着花草纹样或佛家人物,束腰立柱一般雕刻为“玛瑙柱子”或“金刚柱子”形。通过对已有遗存佛塔和石窟图像的须弥座考察发现,主要有莲花纹和卷草纹为其代表,造型饱满优美,线条流畅繁复。莲花纹是须弥座最常用的装饰图案,早期艺术风格受外来文化影响,北魏云冈石窟须弥座中莲花纹为单莲瓣,造型粗实宽肥,瓣叶凸出,外来风格明显;隋唐时期须弥座上下枭部分常用莲花纹装饰,尤其以仰莲和覆莲居多,区别于北魏时期石窟图像的对分式莲瓣形态,莲花叶片形状如桃子造型,造型浑圆肥大,雕刻立体感强,常以双线强调其轮廓,可以说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适应的结果。此时期的莲花纹开始走向与世俗生活相关的纺织品,由敦煌石窟壁画中唐代供养人的衣饰和考古出土的莲花绫上可见,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彼此渗透[11]。主要由莲花纹影响、多类花卉集合而成的宝相花也出现在须弥座中,常在上下枋予以装饰,呈中心放射状排列,象征佛像,寓意吉祥,因此也成为唐代时期经典的装饰纹样。忍冬纹是丝路文化传播中常见的外来纹样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广泛运用。而在隋唐时期,传统造型与本土文化融合,逐渐发展演变为具有中国特征的卷草纹样,须弥座上下枋也常采用该纹样装饰,造型上注重体积感的塑造,构图上注重变化多样,各种花朵叶片雕刻精美,轮廓线条流畅。它生动表现了植物特有的生命力,其独特的“S”型构图形成了一种连绵不绝、轮回永生的艺术效果[12],是以具象形式表达无限意识佛教思想的代表纹饰。另外,壸门里雕刻多种纹样,既有佛教人物题材,也有民间动物题材,其形态各异,图像精致,彰显隋唐时期艺术风格的恢弘与气魄。表1为须弥座部分纹饰汇总。

表1 须弥座部分纹饰汇总Tab.1 Summary of part decorative patterns of Sumeru Pedestal序号纹饰样式装饰部位来源含义1莲花纹上下枭,束腰(立柱、角柱)佛门八宝、四大吉花佛国的象征,称之莲界2卷草束腰、上下枋、圭角忍冬纹演化而来连绵不绝、轮回永生3椀花结带束腰、上下枋花草加上两端的飘带组成佛教教义、本土文化4宝相花上下枋由莲花为母体演变而来象征佛像,寓意吉祥5动物类—上下枋,束腰(立柱、角柱)中华文化传统装饰图案神秘、崇拜、祥瑞6人物类—束腰、上下枋佛教传说佛教教义、佛传故事

须弥座形制和纹饰随着佛教在中国的融合发展发生着改变,形成了一个由简至繁的变化过程。在北魏时期整体风格朴实古拙,外来文化特征突出,在隋唐时期受佛教本土化和世俗化影响,其艺术特征经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独具中国民族特征的台基形制和装饰纹样。须弥座形制和纹饰在中国适应演变的过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丝路文化和佛教观念的认知,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

文章来源:《新丝路(上旬刊)》 网址: http://www.xslzzs.cn/qikandaodu/2021/0205/579.html

上一篇:丝路之歌
下一篇:马士基航线NV2启航仪式在厦门港嵩屿码头举行

新丝路(上旬刊)投稿 | 新丝路(上旬刊)编辑部| 新丝路(上旬刊)版面费 | 新丝路(上旬刊)论文发表 | 新丝路(上旬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丝路(上旬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